我其實不太喜歡人擠人,
看展覽人擠人更是容易令我血壓上升...
有了上次去故宮看畫展是被人潮"架"著看完的超恐懼經驗,
這次我決定要找一個比較不會被擠死的時間~
於是,挑了星期日下午的四點。
離結束時間還有兩小時,
其實應該是時間還算充裕,
剛進會場的時候,還是被滿坑滿谷的人嚇了一跳!
不過一個人看展的最大好處,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步調,
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展看完。
這次展覽,其實我必須說,來的展品真的不算多。
連康寶濃湯這件作品都不在館內,有點小瞎。
不過,時報很聰明的在會場放映安迪‧沃荷的紀錄片,
讓大家在專注看影片的時候,忘了時間和東西很少~(汗)
至少我就看了兩輪.....冏
回到主題,
對於Andy Warhol,大多數人最有印象的,
應該就是他把康寶濃湯和可口可樂等商業物品,
透過了絹印和各種重複印製的手法,將他們大量製造和轉變成藝術品。
我挺喜歡Andy Warhol的作品,
他顛覆了藝術品的傳統定義,
模糊了商業和藝術的定義、也打破了通俗和高雅的界線。
Andy said: Art is business, Business is art.
此次展覽,我最喜歡的是拍攝他生活的一系列照片。
我知道你們要說甚麼,不是香蕉那幅!!
叫猴子不見得一定連看展都要看香蕉吧!
他另一句名言,更是家喻戶曉
In the fiti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.
(在未來,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)
安迪‧沃荷想要建立的,是一個反精英、反上流接層的普普世界。
他終其一生,不曾真的是那樣的階層,
但是他默默的用藝術策動了這場安靜的革命,
他帶動了這場目前還看不道終點的文化轉向。
有人說,他是一個不擅長說故事的藝術家,
然而他的生活,卻遠比任河小說還要來的精采動人。
誠如浮士德說的「短暫的一刻,竟是如此美好。」
後記:
1.我好喜歡他設計的〈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〉地下絲絨與妮可專輯的封面阿~
哪裡找的到他們的專輯來聽聽~一定很瘋狂的吧~
2.正在閱讀他的自傳中....
3.在會場看到他幫米克傑格1975年,滾石樂團Sticky Finger專輯繪製的畫像,
米克那時好年輕阿...(我都還沒生阿~)
突然想到,上次看村上的書的時候,裡面提到,米克傑格之前本來發下豪語,
說人生活到40歲就夠了之類云云,但是到了現在也一樣是熱力四射的在台上獻唱。
倒不是想奚落他,總之隱隱然覺得某個年代的逝去的ㄧ種無奈感。
4.整個會場好桃子色阿,好桃好桃..害我一直想到熱愛桃子色的小妮~(扭)